资讯中心NEWS

家页观察 智能卫浴出圈先“挨打”后“吃肉”
乐鱼app官网下载近年来,智能化成为家居行业新风潮,智能产品相继亮相并成为商家争相售卖的“噱头”。智能卫浴也应时而生。
伴随着智能马桶的生产、销售和使用,大批的吐槽充斥着互联网和售后平台。“伪需求”、“不实用”、“哗众取宠”的画面讨论也不绝于耳。
批判和打击是每一个创新者都要经历的考验,勇于直面问题、敢于挑战困难也正是开拓者具备的珍贵品质。
经历了行业发展之初的野蛮生长,商家们把消费端的吐槽点作为企业研发重点攻坚的方向,不断以技术加持完善设计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实用性,之后又持续进行品类扩张。
目前,由多品类产品组成的智能卫浴已经形成一个小的细分赛道,且在多年酝酿后终于在2022年迎来了出圈的时刻。
2022年我国智能马桶市场规模达到251亿元左右,同比增长14.21%。多家陶卫企业的智能卫浴业务线条成为拉动利润增长的主力。
从财报来看,2022年,箭牌家居整体营收约为75.13亿元,同比减少10.27%;净利润5.93亿元,同比增长2.75%。虽然主营品类下滑,但智能卫浴业务仍实现了正向增长。其智能产品营收约18.88亿元,占整体营收的比例为25.12%,同比增长1.84%;毛利率36.77%,同比上升1.51%。
瑞尔特2022年营业收入约19.6亿元,同比增长4.89%;净利润约2.11亿元,同比增长51.36%。其中,智能坐便器及盖板营收金额约为10.06亿元,同比增长11.05%。
作为TOTO公司的智能马桶类产品,截至2022年8月,卫洗丽全球销量累计突破6000万台。
恒洁、九牧、澳斯曼、麦格米特、松下、唯宝、美标、摩恩、乐家、杜拉维特等陶卫品牌,均表示其智能产品创造了较好的业绩。
智能卫浴能够在今天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,是历经了初期的迷茫之后不断改进和提升才取得的成果。
智能卫浴始兴之际,消费者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对“智能”设计的期待而购买智能卫浴产品。但是,早期的产品只是在传统卫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自动功能,称不上真正的智能化,“智能”成了被架空的噱头。
当产品实用性与期待值形成强烈的反差时,消费者开始对一代代智能卫浴产品不满和吐槽。
商家在批评声中不断完善改进,直到把“智能化”真正落地,使智能产品不再是商家为了销售产品而搭出的“花架子”。
如今,智能卫浴基本趋于成熟,已经做到集成化与智能化并进,在品类上出现了智能花洒、智能浴室镜、智能龙头、智能浴室柜、智能淋浴房、智能按摩浴缸等更为丰富的产品。
智能产品是应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崛起而生的,以传统陶卫行业成熟的产业链条为基础,在互联网大潮的催生下开始繁衍。
早期购买智能产品的消费群体有着较高的收入,智能家居代表着前卫和高端。人们对智能的概念也仅停留在表层。对于智能产品,消费者更在乎的是其带来的高层次身份光环。
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消费日趋成熟,智能卫浴的概念也已经植入更多的大众消费群体之中,接地气、实用性强成为智能卫浴的主要发力方向。
智能卫浴之所以能一步步发展成熟,与擅用新媒体渠道不无关系,从智能卫浴企业的研发方向来看,能把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的“许愿”作为努力方向,针对消费端反馈的痛点进行整改。
“如果智能马桶能实现上完厕所直接冲洗就好了”“如果智能马桶能让马桶圈自动加热就好了”“如果智能马桶能记录身体数据就好了”。
人们抱着对科技的幻想,想像着智能马桶能实现的所有便利服务,智能卫浴行业把这些天马行空的“幻想”作为细化服务的目标,一一实现了。
当前,智能马桶在技术上,不仅实现了自动冲洗、自动加热以及记录数据这些基本能力,而且还在不断提高用电安全、用水安全、耐用性等指标。
在经过不断迭代升级、变革创新后,智能卫浴行业开发了大量符合消费需求的功能。例如智能马桶的低水压冲水技术、升级的冲刷系统、喷枪水型提高节水、静音、冲力等方面的功能、还有双重洁净技术、智能洁净、喷嘴自动清洁等技术含量高、身段却低得更加接地气、更适合实际使用需求的功能。
对于当前主流消费群体对于一站式、一体化消费的需求,智能卫浴各自为伍的智能方式已经落伍,全方位联动、产品融合已经成为整体趋势。
嗅觉灵敏的头部企业已经开始和华为、天猫精灵等智能平台开展合作,寻找智能中台,搭建智能互联系统。
智能卫浴的互联不能独立于卫浴空间更不能独立于整家,智能卫浴企业应在全屋空间基础上规划智能卫浴空间,做到卫浴与全屋联动的智能。
2022年,我国智能马桶一体机销售额达52.5亿元,智能马桶盖销售额达11.6亿元。智能卫浴渗透率逐渐提升,一线%不等,新一线%左右。
部分发达国家的智能坐便器普及率高达60%以上,由此看来,我国的渗透率还很低,加之智能产品的售价相对较高,智能卫浴是一片很大的蓝海。
智能卫浴空间整体方案不但能满足消费者一体化的消费诉求,同时能极大的提高客单值,提升整体市场规模。
预计2023至2025年智能马桶行业将保持20%左右的增速。行业上升期遭遇产业融合,这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。